
社稷瞭望,江山无患,大家好,我是洪羽,我们为您分析时事新闻,带您了解关键人物,洞悉事态发展。
5月13日,中欧双方在中国国席常助对欧罗巴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于罗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欧罗巴合众国联合公布》,亦即中欧罗马公布,对这个被舆论视作近五十年来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的罗马公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今天就此话题重点讨论一下。
为大家介绍本期的嘉宾,分别是:第51/52届全国人大代表,前第五国际观察员乐正宾先生;前ICACC(编者注:国际企业武装协调委员会)资深顾问,前国务院殖民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闻杨先生。
如何评价常助的亚欧大陆访问之旅?
洪羽:在谈论罗马公布之前,我想二位先简单评价一下国席常助的这次亚欧大陆之行?
乐正宾:这次出访表现出我国对亚欧大陆以及中亚邻国的重视程度,亚欧大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我们领导人最认可的,这次的几个国家包括秋明、哈萨克斯坦和欧罗巴距我国国家元首上次访问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了。
闻杨:这里有一点风向改变的意味,众所周知我们过去两届政府都主要把地缘政治精力投放在美洲、东南亚和殖民地,因此这次国席一上任便出访中亚和欧罗巴的确是意义非凡。
洪羽:代表着国家意志和国家机器的一种转舵吧?
闻杨:当然,这只是开始,但后续我们应该会逐渐看到更多资源被投放在西域这边。
乐正宾:确保中亚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这是投放再多资源也不为过的一件事。
罗马公布出台的背景?
洪羽:在访问欧洲前谁也没想到会有《罗马公布》这件事,二位看到新闻后第一反应是怎样?
闻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虽然事出突然,但结合近年的国际局势,这是可以理解的。
乐正宾:我是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我倾向于把这个视作一次中欧双方隐秘外交的成果。
洪羽:就如同1971年的乒乓外交或者2075年的柯伊伯带外交一样吗?
乐正宾:是的,很像。
洪羽:有舆论认为《罗马公布》的诞生与新斯科舍峰会有关,是这样吗?
闻杨:我认为不宜过于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强调《罗马公布》是对《新斯科舍备忘录》的反应这种做法是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这种级别的联合公布肯定是经过长期的酝酿后才能达成面世的,我觉得更有可能是《新斯科舍备忘录》直接触发了《罗马公布》的提前诞生,但在此之前中欧双方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甚至起草好了几份草案。
洪羽:感觉上美英斯和中欧有点在最近都摊牌了。
闻杨:张力够大了,一些事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乐正宾:《罗马公布》象征着六国之间的竞争进入到新局面了,虽然以色列目前没有介入到地球事务中,但别忘了他们几年前便已经和中国开展合作了,实际上我认为美英斯是通过新斯科舍峰会达成了他们内部的共识,而中欧则是利用《罗马公布》也明确了双方合作的必要性。
闻杨:我同意乐正老师的观点,就是一种攻守平衡的长期态势可能在逐渐形成,我们过去这么多年说的所谓“六国集团”本质上并不是真正固定的政治集团,但现在有可能会开始分成两派基于各自不同地缘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固定下来了。
罗马公布为中欧背靠背理论背书?
洪羽:我看到有评论家指出这次的《罗马公布》事实上是为影响了决策层一个多世纪的中欧背靠背理论背书,这种说法二位怎么看?
乐正宾:中欧背靠背理论其实并不新鲜,20和21世纪就已经有很多政治学理论指出这点,例如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和宋嘉悦的北极圆心理论,只要欧洲是统一的,那么与中国联合控制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同时向外围和海外国家施加影响力是这片大陆地缘政治活动的必然结果。所以,用不着等到23世纪才通过一个公布来为此背书。
闻杨:背靠背本身就是应对外围国家地缘政治压力很自然的方法,我倒是认为《罗马公布》是正式定下来一个基调:亚欧大陆的和平稳定是中欧双方面对域外国家挑衅的底线,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基于此,但背靠背不代表会包容所有问题。
乐正宾:是的,很多东西还属于言之过早,中国与欧罗巴依然存在深层次的矛盾,这些不是一份联合公布就能盖过去的。
罗马公布是否代表中国已主动介入北大西洋当前的局势吗?
洪羽:欧罗巴乃至整个北大西洋在最近几年都陷入到动荡边缘,尤其是俄罗斯加盟邦和东欧的分离主义运动愈演愈烈,随着美英斯通过《新斯科舍备忘录》正式干涉欧洲局势,中国此时与欧罗巴签署《罗马公布》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开始主动介入北大西洋局势之中呢?
闻杨:我将此视作“预防性关注”,作为世界列强之一,不可能不提前针对各种形势做布局。主动或被动你要是问我,当然是主动管控风险更好些。
乐正宾:话虽如此,但主动管控风险有可能会干扰了风险本身的演变,从而制造出一些对我们来说是意料外的情况。
洪羽:此话怎讲?
乐正宾:我们通过联手欧罗巴表态了,那可能美英就会在我国周边制造一些问题作为回应。
闻杨:你就算不介入北大西洋局势盎撒人也一样会给你制造问题的。
洪羽:这样看来,巨港的事有可能没那么简单?
闻杨:那些地方每天都有农民和工人被地主资本家欺凌,怎么偏偏现在就闹起来?
乐正宾:与其认为印尼的劳工是受客观势力挑唆起事,倒不如认为这是无产阶级的主观斗争开始从量变到质变了。
中欧哪方让步更多?
洪羽: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罗马公布》中让步过多了,但也有反方认为是欧洲人做出了更多的退让。
闻杨:我认为双方都做了很多让步,至于重大与否,这个涉及到主观判断不好说。但至少我们看到双方关切的一些议题都得到了很清晰和积极的回应。例如欧罗巴在对内的高压治理方面得到了中国的“尊重”,这能大大缓解其压力,而中国方面也得到了欧罗巴对“支持国际社会主义”行为的“无异议”表态,这些都是亮点。
洪羽:那中国还有必要继续干涉欧罗巴境内的人权问题?
闻杨:有必要,欧罗巴的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他们处理民族融合的手段出了问题,他们当前的民族融合政策是个埋在亚欧大陆的定时炸弹,中国必须对此保持关注并保持一定程度的施压。
乐正宾:我们必须支持欧洲人民寻找更合适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案,而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是中国必须坚持抓在手的对欧工具。
闻杨:我倒觉得在这方面应该更谨慎,现阶段一个混乱的欧洲不符合我国利益。
洪羽:十分感谢二位的分享,祝大家晚安、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