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海鲜如今是一件平常事,但我们可曾想过,即便沿海地区的民众也即将在一代人之后面临无海鲜可吃的境地。
皆因自20世纪中期以来,我们的海洋每一天都在恶化。
世界各大海洋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便不断吸收二氧化碳,这导致海洋变酸,令海洋食物链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工业国家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有接近一半进入了各大海洋,各大海洋的PH值大幅降低,亦即变酸了。
酸化的海洋令珊瑚、浮游植物、部分藻类、软体动物和小鱼大量死亡。
这意味着海洋食物链的底层发生了崩溃,各种大中型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失去了食物来源。
这也就进一步意味着,以大中型鱼类为主要代表的海产品的数量在持续稳步下降之中。
哪怕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在21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力发展近海养殖和海洋牧场产业,也无法抵抗海洋环境的宏观恶化,海产品的供给一直未能满足国内庞大的需求。
海洋食物链崩溃和产量下降的直接后果,便是在21世纪中后期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和海鲜消费方式。
海鲜的价格水涨船高直至成为奢侈品,在一些时候例如逢年过节甚至有价无市,有钱也买不到。供应严重短缺的结果便是只有富裕群体和渔民才有可能时不时享用到新鲜的海产。
普通人只会在重大场合例如年夜饭和喜宴时才有可能吃到新鲜的海产品,平时想吃海味只能选择价格适中的干货或混杂了至少55%以上人造成分的“海味复合物”。
全球海洋的恶化要持续到22世纪中期才逐步恢复到20世纪中期的水平。
我们只能接受这种不可逆的趋势,大概只有患海鲜过敏症的人会稍感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