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直播平台将郭一森的直播间下架后,“民间科学家质问大学讲师”的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虽然平台的理由是“用户在提倡扰乱社会治安和校园秩序的行为”,但有观点认为,这只是平台获得了足够点击量之后丢卒保车,避免自己形象受损的做法。
无论如何,郭一森惹出的闹剧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兴趣:那段“民间科学家”将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搅和得鸡飞狗跳的日子。
一、科学界的演员们
“盲目自大、听不进建议”
“逻辑不通、强行推导、不知所云”
“伪文言、物理名词、哲学术语和玄学逻辑的杂烩”
“如果你发现了永动机的原理,求求你千万别告诉我”
在21世纪能够深入讨论科学知识的网络社区,用户对“民间科学家”多半持有这些看法。
当然,极少一部分用户对此抱有激烈的反对意见,但从总体上看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此类话题多半集中于中文互联网,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那时“民科”的“豪言壮语”:



事实上,笔者专门将部分资料的多语言版本写入闪存,在采访之余交给中国、美联和斯拉夫大学的教授解读。综合来看,他们的意见有三类:
“抱歉,我每个单词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是看不懂。”
“如果这是个恶作剧的话,还算有创意。”
“一想到前人天天收到这种东西还没发疯,我心中的敬意就如滔滔江水般绵延不绝。”
借助笔者母校文化史同仁的力量,我们从这些晦涩难懂的文本中挖掘出了民科的特点:
缺乏基本的科学训练、对科学常识一知半解、有一套云山雾罩的理论以及对所有不同意见者恶语相向。他们大多不能准确理解别人对他们理论的评价,习惯将明显的嗤之以鼻视为无法反驳自己理论的恐惧,进而用其佐证理论的正确性。“民科”之间的关系也不算很好,常常用诘屈聱牙的辞藻互相攻讦。
如果说科学是一部冗长的纪录片,“民科”更像是每集片尾之后的糟糕彩蛋——演技浮夸、形象不佳且桥段不知所云。这在21世纪末的一档网络综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科学女神笑嘻嘻》
如果不是这档网络综艺,我们可能无法将郭一森与历史上的“民科”联系起来。
虽然只录制了一季,但《科学女神笑嘻嘻》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影响甚至持续到22世纪10年代。
第一次接触后,中国突然冒出了一批“民科”,自称“能与翡翠之外的高等文明沟通”,并在网上发表其“理论”或“技术资料”。虽然官方对这些荒诞的说法一直不予理睬,但他们层出不穷的奇谈怪论居然招揽到了一些信众,甚至出现了借机传销和诈骗的案例。
由于教育方面的欠账、科普文章的稀少与对政府态度的逆反心理,即使破获了一起借“外星文明”传销的案子,社会上仍有一批人对这些“民科”抱有同情和信任。
21世纪90年代,翡翠文明主导人类与安立柯确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而安立柯的情况与绝大多数“民科”的理论无法对照,一时令他们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按理说结果最多止步于“民科”界的新旧交替,但一档横空出世的网络综艺彻底打断了这种交接,也让“民科”作为反面典型为大众所熟知。
《科学女神笑嘻嘻》是一档筹备三年零五个月的网络综艺,一共更新了13期。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两到三个“民科”阐述他们的理论,让他们互相对质,最终由一些出名且不缺乏逻辑思维的嘉宾进行提问和点评。
其中一些金句妙语直到现在还广为人知,你说不定就用过:
“不难得容易好制素”——第一期节目中,两名“民科”均声称找到了难得素的替代材料——“不难得素”和“简单素”,却无法拿出实物。当嘉宾中的著名材料学教授打算反驳时,主持人将节目引入了对质环节。由于两名“民科”均无法说服对方,便开始在材料的名字上做文章,试图用更长的词缀压倒对方。双方如同小孩斗气的争辩与材料学教授丰富的表情令节目一炮走红,也为“故弄玄虚的人”贡献了一个形容词。
“我现在就用宇宙能给你看!”——第三期节目中,两名嘉宾均声称能进行空间折叠,但一个说用“宇宙能”,一个要靠“信仰与虔诚”。他们不出意外地在舞台上爆发了激烈争论,而这次争论达到了新高度:前者当场展示了一个半人高的带手柄机器,摇动手柄后声称机器身上的指示灯是“宇宙能点亮的”,因为“我没有往灯上接一块电池”。当然,嘉宾表示这台机器“只是个低效的发电机”,但这不妨碍“宇宙能”先生在“信仰与虔诚”先生面前趾高气扬到最后。
“没看过日本大家何慈康松的书吗?!”——第四期节目中,三名“民科”均声称观测到外星生命体,但给出的证据无法让人信服。在嘉宾提问中,三名“民科”都把科幻小说当做科学论文旁征博引。他们不仅无法察觉自相矛盾之处,还理直气壮地反问嘉宾,以这一句最为典型。但这个可怜的“民科”不知道,“何慈康松”是某个科幻杂志社用四位签约作家的名字虚构的段子,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人。“何慈康松的书”更是科幻圈子集体创作的搞笑书目。
“纯水沸点一百度,就是政府和官科的忽悠!”——第七期节目中,一名“民科”声称纯水的沸点并非固定,“具体受混元能量的影响而定”。当嘉宾平和地指出沸点变化受气压影响后,他突然对主持恶语相向,叫喊着“官科与政府控制了你们”。由于另一名“民科”也不认同他的理论,他一度摆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大闹舞台,最后不得不由保安将其请出场。有热心网友试图寻找他的下落,得知他去欧罗巴宣传“混元能量说”,最后在遣返过程中突发心梗而死在了秋明国的火车上。
如果《科学女神笑嘻嘻》的策划们泉下有知,恐怕会哭笑不得:这些曾把“民科”树立为反面典型的内容,居然被23世纪的某人信以为真。曾把“民科”彻底埋葬的土壤长出了新的“民科”,不知他们会如何评价呢?
三、郭一森的“质问”
不知从何时开始,直播平台上出现了这么一个房间:播主一个劲儿地向观众讲解和推销他的理论,并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期间他还会放一些老视频,证明他的理论“被完善了两百年”。这位播主就是日前因“质问大学讲师”而出名的郭一森。
在郭一森看来,“宇宙能”是有的,“何慈康松”是存在的,真相是被六国集团与联合地球集体掩盖的。他认为,翡翠文明和安立柯都是不存在的,星门后其实是“大罗金仙混元天君的须弥芥子空间”。他还在描述中揉进了神学名词和哲学术语,例如“圣母玛利亚·玄烨代表的唯心生命联合体”。虽然绝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但他确实招揽了一小批粉丝——其中有多少人出于猎奇心理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的直播持续了几月,直到郭一森宣布一个决定:“将两百年的研究成果出售给大学”。
但他的文章全部石沉大海或被退稿,以至他愤怒地宣布“和学阀政客共同体宣战”。接着,他自费到各个著名高校找教授“理论”,每个院系的办公室都不放过,并将全程在网上直播。
随着他开始在校园公开宣传,他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发酵为小热点——毕竟公众已经百余年没有见过这种架势了。而几个大学教授与他鸡同鸭讲的争辩进一步捧红了他,甚至传出了某选秀节目要找他上镜的说法。
但一切都随着一位心理学教授的介入戛然而止。
这位教授同样打开了网络直播,故意顺着他的思路讲话,却让他不断承认有违常识的观点,例如“六国集团其实有七个”。这位教授随后翻出了郭一森的“证据视频”,将其与《科学女神笑嘻嘻》系列一一对应,并寄给了一档相当有影响力的网络时评栏目。
从此开始,“围观郭一森”迅速发展为一场狂欢:郭一森直播间涌入大量弹射评论(有一些评论甚至以第四世界形象的方式呈现),内容全都和他当时犯的错误有关。他在现实中的宣讲也不时被人打断,而他的回应则越来越极端。
最终,他在直播期间试图殴打一名打断者,直接导致他的直播间被下架。至此,他从互联网上消失了,而观众已经忙于追逐新的热点。
四、余波
“围观郭一森”期间,网友发掘出了数个网络讨论组,里面往往有几十上百个“郭一森”忙着用自己的理论说服对方。为什么在科学昌明、教育普及、科普有方的23世纪,这种“民科”依然能出现?
原本郭一森的直播间并不起眼,但随着他的行为越来越过激,受到的关注与打赏也涨船高。而那些没能出名的“郭一森”,现在还忙着四处拉赞助,给自己出纸质书、拍互动电影、做虚拟世界游戏呢。
或许“民科”们在意的根本不是科学,而是科学家头顶那个受人认可的光辉形象,以及高额报酬。在他们看来,自己只要发明一套理论,就能和那些前沿科学家齐名,享受全社会的赞誉与物质回报。一旦出现反对意见,就一定是反对者的问题——错了或者没能正确理解自己的理论。毕竟理论等身的科学家一定会头顶光环、钱淹脚目,不是吗?
这个猜测确实颇为恶意,但笔者实在想不出什么美好的可能。让那些“民科”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互相争辩、自生自灭,应该是最理想的情况吧。
作者:孟阳明
图片来源:佚名中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