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星和土星是人类在外太阳系的重要航运中转站和资源采集地,围绕着这些气态巨行星人类建造了大量空间站、浮游船坞和轨道辅助设施,而最核心的设施则是各大超企深入到巨行星大气层内的采氢站,它们源源不断地采集氢资源,为太阳系殖民浪潮和星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提供催化剂。图片来源:GrahamTG
都会社北京、华盛顿、布鲁塞尔、伦敦、斯拉夫格勒、新特拉维夫、各人类殖民地及第四世界电
今天是2221年12月10日
【新闻】
北京时间12月10日,国家资源集团位于木星西经121度、南纬33度的B-124号采氢站遭遇风暴袭击,该采氢站2214年落成,属于新型浮素基站,区别于传统的柱桩式或反推式基站能拥有更长久的自持力,标准在岗人数21人。
根据国家资源集团党委前线救援指挥中心的消息,目前整个采氢站已经塌陷直坠木星内部,截至发稿时为止没有发现生还者,一艘事发时正在执行装载液态氢作业的货船受到轻微损伤现已安全返回木星近轨,另有两艘人民天军的支援舰已抵达木星协助处理事故。
据称黑匣子记录到的最后一段语音记录是一名人员声称站点“受到连续有节奏的猛烈撞击”,此后该站便与外界彻底失联。
【老庄解读】
木星采氢是高风险行为。
这个评估本身已包含在各大超企的开采计划和融入了日常工作流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中。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通信失联、建筑结构损害、风暴袭击、火灾和人员精神失常等几种,这次意外的直接起因便是风暴。
但是,通过轨道上的卫星网络和采氢站本身的实地监测,风暴的观测和线路计算都并非难事,简而言之即是我们在应对风暴袭击方面其实有很多工具。
根据数据,近二十年来都没有发生一起因风暴而导致采氢站塌陷的事件。
时速超过400公里的木星风暴固然是太阳系内最猛烈最具杀伤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但B-124号采氢站是否就此做好了准备呢?为何预警装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鉴于站内人员目前处于失联状态,一切都还没有结论。

根据历史上所有同类事故的经验,这批人员恐怕凶多吉少,史上只有9名人类曾经能在坠进火星浓密大气层内部后还能重新返回轨道,而这9人全部都是专业宇航员——相比较之下,采氢站内的都只是普通工人和工程师。
或许黑匣子能帮助我们还原真相,究竟那连续而有节奏的猛烈撞击是如何发生的?自然状态下的风暴在遭遇采氢站后能产生这种现象吗?有待进一步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