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记录了2060年代的一次空间工程事故瞬间。
那是“先锋队一号”交通艇失速后从散逸层坠向地面,在经过电离层时船身发生猛烈燃烧,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目。
这艘交通艇隶属于国家宇航工程建设第一大队,正参与修建从新加坡到天宫的中国第一条、也是人类第一条太空电梯工程。
当时工程进展顺利,在五年时间内一条超过四百千米高的碳纳米缆绳和相关配套观景平台在马六甲海峡矗立了起来,离轨道上的天宫只有最后三百千米。
先锋队一号交通艇的日常任务是负责为各个作业平台运送物资、装备以及利用船两侧的一双巨型机械臂和大推力引擎在必要时为太空电梯管道进行临时修正作业。
飞船驾驶员是王旭阳,这名空军退伍军人作为机师曾经驾驶过部队的各种运输机,但在一次试飞高空违规跳伞被记过后选择了退伍。
“自大、骄傲、不守常规、目无尊长”是第一大队党委书记郭粤对他的评价。
“不过,他相当敬业,尤其是他的驾驶技术的确一流,无论你多不喜欢他,他都能证明自己是名天生的飞行员且热爱这份工作。”
工程事故的起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那年,太阳风暴刮得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跟强烈,而在亚轨道的电梯三号平台连同其上方二十千米高的碳纳米管道即将与从天宫往下延伸的管道进行对接,这是个里程碑,若对接顺利完成,则整个工程的管道主体建设工作宣告完毕。
不过,猛烈的太阳风暴裹着大量超声速等离子体粒子流席卷了整个地球亚轨道,其等级已经达到奥钦斯基七级,按照标准作业流程(SOP)的要求,工程应该暂时停工以保护航天器和电梯工程人工智能系统。
但是上级为了赶在国庆前完成管道建设,要求郭书记和他的团队继续在太阳风暴下作业。
郭书记征询了队内几个技术骨干和工程专家的意见,他们都反对在这种时候强行开工,郭书记面对上级的压力和现实风险,决定采取折中方案:工程继续开工,但命令全员进入紧急状态,所有交通艇作战备机动。
可以预计得到,太阳风暴肆虐下依然开机的工程人工智能系统失灵了,同时整个亚轨道至同温层的几个临时作业平台的通讯都被黑障屏蔽。
正当工人在机器人、工蜂和交通艇的协助下手动对两条碳纳米管道执行手动对接之际,意外发生了。
在节点连接时的操作失误引发的爆炸导致从地表向上延伸的管道发生倾覆,四百千米长的管道连同其上的三个临时作业平台和两个观景平台开始向一侧崩塌。
待命状态中的王旭阳驾驶着先锋队一号绕了一个半圈后迅速机动到崩塌中的管道下方。
他只有一次机会接住管道,否则后者的加速度会越来越高以致先锋队一号无法追的上。
王旭阳在管道下坠到离自己还有十公里的时候将引擎推力增至全满,同时船体两侧的机械臂已经将抓取角度调到最大的172度。
他关掉AI,迎着数万吨的急坠中的电梯迎上去。
他成功接住了倒塌中的电梯。
先锋队一号的大推力引擎强悍地拖住了管道,王旭阳下一步打算将管道推回到三号接口原位以继续完成对接。
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了——这意味着先锋队一号将用尽全部燃料来输出推力。
王旭阳直接关掉了无线电,他不想听到郭书记的批评教育,他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
另外一艘战备中的交通艇“先锋队五号”也加入了王旭阳的疯狂行动中。
两艘小飞船正扶着摇摇欲坠的太空电梯,并慢慢将其扶正。
先锋队一号和五号分别在电梯的两侧用机械臂扶着电梯,电梯接口处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七人突击队,他们争分夺秒地完成上下两节电梯的对接合拢工作。
两艘交通艇都消耗着大量燃料以维持着对电梯的扶正姿态。
尤其是先锋队一号,王旭阳此前的机动操作对机体和燃料消耗巨大,他此时看起来已撑不下去了——警示灯不断闪烁着黄光。
如果此时放弃将前功尽弃,不仅电梯会再次下坠,而其还搭上了上面的七名突击队员。
十分钟、七分钟、四分钟、一分钟,时间不断倒数,先锋队一号已经冒黑烟,它的一个引擎已经停车,整艘飞船仿佛被一股看不见的大手在摇晃着。
终于,突击队员的声音传来了:“完成对接!完成对接!完成对接!大队,我们已经完成任务,电梯处于稳定态,倒塌危机解除!”
突击队员话音刚落,王旭阳就做在无线电中大喊一声:“好样的伙计们!现在祝我好运吧!……”
先锋队一号的另一台引擎也停车了,这台已经处于报废状态的交通艇载着王旭阳急坠地面:
散逸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座舱内的王旭阳看着先锋队一号的仪表高度读数不断下降,耳边刺耳的警报蜂鸣声提醒着他必须准备跳伞了。
但是,他知道下面是新加坡,这个城市和她周围布满船只的海域没有任何空间供先锋队一号坠毁。
他必须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将飞船迫降在远离马六甲海峡的南海中。
最终,他在低空完成了对飞船的最后操控。
先锋队一号偏离了马六甲海域擦着海面坠毁在其以北150海里处的南海。
王旭阳用HALO(高跳低开)方式伞降在坠毁点附近的海面上,被美济岛渔业公司的渔船救了上来。
此后十年,王旭阳加入了由国家航天局组建的中国近地轨道搜索及救援中队。
直至他退休时,一共执行了199次太空救援任务,编写了四本空间灾害防护和救援手册。
“我最大的心愿?当然是希望我们这帮人失业。”
这句话被印在他回忆录的扉页。
图片来源或著作权:“Landing Sequence” by Ilmari Kumpu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