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主义(epicurism)是一个在23世纪十分流行的信仰,在非美食主义者的心目中,美食主义和拜食教极其相似,主流社会学界认为,美食主义和拜食教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与其他宗教产生的排他性。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世说新语·时鉴》
起源
美食主义的思想古而有之。社会主流认为,现代的美食主义则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法国,并分别在21世纪的美食主义爆发期流行于中国和北美,至今中国和北美依然是美食主义和拜食教的中心。
在20世纪,法餐是美食的顶端,诸多美食评级机构均在法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此时,相对于大厨(chef),美食家(gourmet)这个群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已经成为了美食主义诞生的信号。
而美食主义者认为,美食主义的正式成型,则是来源于21世纪的美食家、大厨和餐厅经营者的神职人员化——例如在中国,被称为老饕的美食家和被称为老板的大厨和餐厅经营者,建立了一种类似于传统宗教信徒和神职人员的关系。
这同时也促使了拜食教的诞生——这个新兴宗教组织在全世界的势力持续增长,尽管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该“宗教”进行评估,但很多人对美食主义宗教化表示了理解和接受。
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赛博格”技术和诸多替代食品的营养补充技术逐渐成型,而且即使在食品界内部,是继续采取传统菜品模式还是“合成食品”的模式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美食主义被这些新的技术和带来的思潮冲击,成为变革的一个焦点。
社会中的一股思潮认为,有了高效率的补充能量方式,品味美食甚至进食是不必要的,这种思潮被称为“反美食主义”,受到部分传统宗教的信徒以及很多实用主义者的欢迎。
近一百多年,美食主义和反美食主义的斗争,也是贯穿美食主义史的一条明线。
但是由于“人类残存的对过去生活的依赖”(反美食主义者语),人类并不能摆脱传统的美食,这也是为什么美食主义能够一直发展的原因。
美食主义也在技术发展的同时随着时代发展,迎合大众的关注,最后发展成为23世纪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思想。
美食主义者一般有以下主张:
- 享受美食是快乐并且这种快乐是理所应当的;
- 食欲不是一种罪孽;
- 人类对美食的追求理所应当,并且美食值得人类去追求;
- 美食和文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美食并不孤立于文化存在;
- 应当与反美食主义作斗争。
老饕
老饕,被很多人称为拜食教教徒,是拜食教的信徒(或者说,至少是和拜食教关系较大的人)。
“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吕氏春秋·先识》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最大的特点是贪吃。传说它甚至吃掉了自己的身体,只剩下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于是“饕餮”逐渐引申为贪欲的象征,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部分加以夸张。“饕餮”一词与“锻炼”一样,经历了一个由贬义向中性义,甚至偏褒义的转化过程。到了宋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再拘泥于“饕餮”的原意,也用该词来意指对美食的爱好。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老饕赋》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其中,“老饕”一词便由“饕餮”演变而来。
在21世纪,“老饕”也指那些特别会吃,对美食文化、传统很了解的食客。而在“教、派界限”逐渐模糊的22世纪世界,老饕的行为逐渐宗教化,成为拜食教诞生的推动力之一。
绝大多数老饕为自愿加入该行列的美食爱好者,他们往往喜欢一种或者多种美食,并能够敏锐地判断食物原料和做法的质量。
还有一些老饕则部分保留着师徒制的传统,有着拜师学艺、同门相传的行为。
老饕在社会上诸多教派中是最世俗化的,它们的地位和自我实现并不依靠“传教和救赎”。
食品店铺、作坊、行会甚至跨国企业和超企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老饕进行宣传,在舆论上为老饕造声势,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知名老饕品尝并肯定某店家的食品之后,该店家会声名鹊起。
如果老饕想要成为“知名老饕”,则必须完成“知名商家的考验”,或者受到其他知名老饕的认可。例如想要成为甜党的知名老饕,基本功是完全分辨东方斋的10种枣糕。而如果师承某一知名老饕,则更容易受到其他知名老饕的认可。
一位老饕想要在社会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则必须和其他的老饕建立一定的“联盟”关系,苦练食物鉴赏功力以及多旅游,多吃,多看。
因此,在另一个角度看,老饕的出现与22世纪至23世纪人类世界中最长的经济繁荣周期密切相关,只有高生产力和高财富水平才能支撑这种美食主义和拜食信仰的行为。
派系
美食主义在过去的三百年间发展出很多不同的派系,其中法兰西、中国、魁北克、加利福尼亚四种派系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天,除了法兰西美食主义,其余三个派系均在23世纪占有一席之地。
法兰西美食主义
法兰西美食主义是来自于19世纪法国的一种对于美食的思潮,目前已经逐渐式微,核心思想是认为美食是一种享受。
旧法兰西美食的食材、烹饪方式和用餐礼仪,本能地对“下层社会”和“外邦人”产生了很大的排斥。
到了21世纪中期,天主教势力重新兴起,法兰西美食界遭受重创,法兰西美食主义第一次受到巨大的打击。而一段时间之后的欧洲政治变局,又使得很多追随美食主义的老饕和大厨背井离乡,远渡大西洋。
随着欧洲人对美食主义的驳斥和法兰西用餐礼仪逐渐简洁和宗教化,法兰西美食主义已经脱离了主流的范畴。
中国美食主义
中国美食主义是来自于20世纪中国的一种对于美食的思潮,核心内容是:对美食的追求是非常自然的,与人性俱来,无关主义。
在20世纪之前,中国民众从来都没有普遍满足过温饱,对饥饿的恐惧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基因中,与中国美食主义有关的第一句话便是:杜绝任何浪费。
所以尽管中国美食有着数千年的传承,中国平民的美食观从20世纪开始成型并在21世纪发扬光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对美食的喜爱和追求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人的传统和政府的提倡,使得任何倒掉没有坏掉的饭菜的行为,都是不道德和耻辱的。
在此之上,中国人提倡“对美食的喜爱是人性的一种”甚至主张“对美食没有兴趣的生物已经失去了人性”。
中国人认为,美食和政治完全无关,一个最极端的共产主义者,也可以和最保守的老顽固有着同样的美食追求。
在中国,为了美食绕远路,甚至专门请假去品尝美食,逐渐成为十分正常的事情。名扬海外的中华美食,使得宾客远道而来品尝的同时,也将这种世界观传达给了他们。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是“拜食教”的独立发源地之一了。
中国美食主义的内涵,更是延伸出入世、自然、和谐的同时,乐于去宣扬,高度实用化和商业化的意义。
魁北克美食主义
魁北克美食主义是来自于21世纪魁北克的一种对于美食的思潮,核心内容是:吃饭并非为了活着,而活着则是为了享受美食。
21世纪七年动乱后,曾经繁荣的法兰西美食界受到沉重打击,很多与欧罗巴军政府不和的美食家远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法语地区——魁北克。于是,以当地美食为基础,配上法式的烹调和用餐礼仪的魁北克美食诞生了。
在21世纪,它的诞生便决定了它的内涵——避世,追求自由和完美。这些来自于欧罗巴的美食家认为,吃饭并非为了活着,而活着则是为了享受美食。
于是在不是那么和平的21世纪,越来越多怀有同样观点的美食家和老饕齐聚魁北克。
再加之魁北克本身就位于靠近北极的世界海地区,发达的经济也使得追求美食的宾客纷至沓来。
在22世纪,传统的魁北克美食主义更是和拜食教结合,魁北克成为了世界拜食教的中心之一。
魁北克美食主义的内涵,更是延伸出厌世、与世隔绝、避免争端的同时,又乐于和同好分享,接受任何阶级的美食爱好者的意义。
加利福尼亚美食主义
加利福尼亚美食主义是来自于21世纪太平洋国的一种对于美食的思潮,核心内容是:食物只是美食的一部分,而文化才是美食的全部。
自19世纪至21世纪,美国加州便一直是诸多文化相撞并冲突的地方。每一种文化均受到相当程度的保护,并在受到保护的同时不停发展和融合,最终使得加州迎来了21世纪前期的辉煌。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利福尼亚也成为了地球的另一大美食中心,而且这里的美食则以文化为核心。
无论是谁来到这个地方,都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处的阵营——也就是适合自己的美食。美式中餐,墨餐,“垃圾食品”,意餐,法餐……
尽管很难说出这里究竟有什么名菜使得食客趋之若鹜,但毫无疑问,加利福尼亚甚至太平洋国,也是拜食教兴盛的地方之一。
加利福尼亚美食主义的内涵,更是延伸出文艺、虔诚、沧桑、追求内心的满足而不是饱腹感的同时,乐于增强文化和阶级认同感,在传播美食的同时传播文化的意义。
三种美食主义派系各自对相关事物的认可程度
(+指认可/喜爱,-指不认可/厌恶,数量越多情感越激烈,=指无感或中立)
中国美食主义 | 加利福尼亚美食主义 | 魁北克美食主义 | |
---|---|---|---|
“美食”的概念 | ++++ | +++ | +++++ |
普通的食物 | ++ | ++ | = |
不合口味的食物 | =或—–(X党) | – | — |
品尝一种新的美食 | +++ | +++ | +++++ |
取得很高的美食造诣 | ++ | + | ++++ |
反美食主义(者) | — | - | —– |
吃饭时说话 | – | ++ | = |
饥饿 | —– | = | – |
不合礼仪的就餐行为 | —- | — | —- |
中国美食主义 | 加利福尼亚美食主义 | 魁北克美食主义 | |
---|---|---|---|
因美食产生的爱情 | +++++ | +++++ | +++++ |
绕远路品尝美食 | ++++ | ++ | - |
和最好的朋友或爱人分享美食 | = | +++++ | = |
为了前途放弃美食 | ++ | = | — |
为了美食与他人辩论 | ++++ | ++ | — |
商业化浓重的美食 | ++ | - | – |
家常菜和农家菜 | + | = | = |
脱离食物而存活的思想 | —– | —- | —– |
零食 | ++ | = | — |
中国美食主义 | 加利福尼亚美食主义 | 魁北克美食主义 | |
---|---|---|---|
轻化工食品 | - | = | —- |
生化工食品 | + | ++ | - |
清淡食品 | = | = | = |
重口味食品 | ++ | = | +++ |
“能量块”和“果冻” | — | = | —– |
美食相关梗 | ++ | ++++ | - |
拜食教 | +++ | ++++ | +++++ |
“美食政治” | +++ | ++ | —- |
美食普及 | +++++ | +++ | - |
人类对美食的追求从来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因此美食主义及其衍生出的拜食教毫无疑问不会沉寂和消失。虽然对美食主义的质疑一直存在,但这根本影响不了老饕们对美食的热爱。无论是哪个派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在美食主义领域的定位,或许这才是美食主义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吧。
作者:李灌壹
图片来源:佚名